本文作者:admin

对虾烂鳃病的症状有哪些?

admin 2024-05-18 0 0条评论

一、对虾烂鳃病的症状有哪些?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

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

有的从鳃丝末端开始,沿着鳃瓣边缘均匀地烂成一圈,逐渐向鳃瓣基部扩展;有的先在鳃瓣边缘出现斑点状白色腐烂鳃丝,然后逐渐扩大蔓延。【诊断要点】

(1)肉眼观察,鱼体发黑,鳃丝肿胀,黏液增多,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显微镜观察,鳃上又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寄生,即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2)取鳃上淡黄色黏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有些菌体聚焦成柱状,即可进一步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3)鳃丝压片可见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

二、煮熟的对虾怎么分辨好坏?

有以下几个方法分辨: 

1,从颜色上区分: 观察新鲜活虾煮熟后,全身呈粉红色,富有光泽感,颜色很鲜亮,虾仁的肉色白皙有弹性。反观死虾颜色暗淡,虾头、尾巴或虾壳边缘变黑,身体有白色斑纹或泛黑 

2,从形态上区分: 看新鲜煮熟的活虾,它的头尾与身体紧紧连在一起,虾肉坚挺,有一定的弹性与弯曲度。而不新鲜的虾煮熟后,头与体、壳与肉会脱落或分离,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弯曲度。 

3,从味道上区分: 闻一下煮熟的新鲜虾子有没有异味,没有异味的虾肉吃起来有弹性,富有鲜甜感。如果闻起来有异味臭,说明虾已经变质了。 

4,从手感上区分: 煮熟了的新鲜虾体外表洁净,壳与肌肉之间粘得很紧密,用手剥取虾肉时,需要稍用一些力气才能剥掉虾壳,用手摸有干燥和坚硬感,越新鲜的虾熟了手感越硬。但当虾体将近变质时,虾肠与虾肉会出现脱落,摸着虾就会有油腻感,如果虾壳黏手,说是明虾已经变质了。 

5,在选购活虾时: 如果虾不时的会产生气泡的话,就说明它是新鲜的。鲜虾壳须硬,色青光亮,眼突,肉结实,味腥很重。

三、对虾养殖常见问题及措施?

1.饲料投喂不足,产生饥饿性游池。判断方法:有部分虾沿池壁来回游动,寻找食物。

解决方案:增加投喂量,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或利胃宝,并适量换水。

2.底质严重恶化,底部缺氧造成游池。表现症状为虾快速狂游。此时应检查池底,化验水质,看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含量是否超标。

解决方案:排换水30厘米,开启增氧机,并施用绿水利生素、益水宝或中鱼高能复合菌等,改善水质。

3.习性性游池,每逢初一或十五,月缺月圆,潮涨潮落时,对虾会随潮汐的变化规律而活动频繁。这种游池不很强烈,但吃食量明显减少,1~2天可恢复正常。

解决方案:在游池时排水30厘米以上,快速加水复位,同时停止投料,促进对虾同步脱壳,促进生长。

4.由于环境(气候、水质)突变或感染病症,虾产生强烈不适,引起应激性游池。

解决方案:提高水位,施用活性黑土,在饲料中添加对虾病毒净和免疫多糖及生物酶活性添加剂等抗应激药物,采取防病措施,预防病害发生。

四、白对虾出现红须红尾什么原因?

1、应激

阴雨天气、加水、倒藻转水、氨氮,亚盐,PH偏高、藻类死亡、高温强光照等,都会引起对虾的应激,而出现红须红尾的现象。判断是否是应激引起的发红,将对虾放在水盆当中过一会儿红须红尾现象消失,则判断为应激反应引起的。可使用“应激灵”每瓶/3亩·米,严重的可使用“应激灵+体康素”进行处理。

2、缺氧

当对虾处于缺氧状态时也会出现红须的现象,虾池缺氧首先考虑轮虫或其他原生动物是否大量存在,导致对虾处于缺氧状态。因此需要先处理好池塘溶氧的问题,从而缓解对虾红须的现象。

3、病毒

对虾红体病会出现对虾通体发红,空肠空胃肠道发红,同时对虾须子尾扇也会特别的红。病毒病很难治疗,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4、弧菌感染

当池塘弧菌超标时,尤其进入六月份以来气温升高,弧菌大量繁殖。若没有及时进行弧菌检测做好预防,很容易导致对虾弧菌感染出现红须红尾的现象。可使用“四联噬菌净”每瓶/3亩·米进行处理,严重的可使用“四联噬菌净+应激灵”进行处理。

5、水质、底质恶化

水质、底质恶化反应在对虾上也会出现红须红尾的现象,因此需要定期使用“碧水解毒安”或“发酵套餐”调节水质平衡藻相稳定水质,定期使用“池底安”改善底部环境防止随着投料的增加底部环境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