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苗种稻田培育技术是什么?怎么高效培育呢?
通过人工繁育而获得刚离开母体的幼虾,体长约在25px左右,个体小,体质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抵御、躲避敌害的能力都很弱,成活率大多不到30%。利用稻田本身的天然饵料,投放刚离开母体的幼虾,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育,可将规格25px左右的虾苗培育成体长3~125px的虾种,这是一种小龙虾苗种培育最直接、最简单、效益好的方法。稻田培育小龙虾苗种技术如下:
一、准备稻田
建设培育区,用20目的网片在稻田的虾沟中围建幼虾培育区,每亩幼虾培育区培育的虾种可供20亩稻田养殖。控制水位,虾沟中的水位控制在1000px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为虾苗提供活动场所。
种植水草,水草含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沉水植物面积约占培育区面积的50%~60%,漂浮植物面积约占培育区面积的40%~50%,且用竹筐固定。培肥水质,幼虾投放前7天,在培育区施经腐熟发酵的农家肥(如猪粪、牛粪、鸡粪等),每亩用量100~150kg,为幼虾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
二、投放幼虾
运输方法,幼虾采用双层尼龙袋充氧、带水运输,根据距离远近,每袋装幼虾0.5~1万尾。放养密度,根据稻田中的饵料生物密度和种类来确定,一般每亩投放幼虾15~20万尾。时间,投放时间为9~10月份,应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长途运输,减少幼虾的体力消耗。
三、饲养管理
投饵,幼虾投放第一天即要投喂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屠宰厂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每天投喂3次或4次,除早上、下午和傍晚各投喂1次外,有条件的宜在午夜增投1次。日投喂量一般为幼虾体重的5%~8%,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日投喂量分配如下:早上20%,下午20%,傍晚60%;或早上20%,下午20%,傍晚30%,午夜30%。
巡查,检查早晚巡查,观察水质变化等。在幼虾培育期间,水体透明度应为30~1000px,幼虾规格达到75px后即可撤掉围网,转入成虾稻田养殖。
在小龙虾的虾苗进行培育的过程当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场地,而且对环境当中的细菌要进行监测消毒,这样才能够提升品种的质量
首先需要提供一个好的养殖环境,而且还要注意田地选择,然后要选择质量比较好的虾苗,并且在前期要进行水位控制,而且还要进行苗种的培育,然后还要进行病害预防。在培育过程当中要及时的治疗,而且也要注意虾苗的成长过程,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高产量,提高培育的根本。
需要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培育,需要注意虾的培育区的安排,一定要注意水位的控制,需要保持在0.4米左右。
养殖龙虾的方法与技巧?
I、养殖场地选择
选择适合养殖龙虾的场地,如池塘、稻田或荒滩等,面积建议在2001至3335平方米之间。龙虾有掘穴打洞的习惯,因此池塘四周埂宽应超过1.5米,并设置防逃墙或防逃板。池塘中央设置泥埂,提供龙虾打洞穴居的场所。水深保持在0.5至1米,池底放置树根、竹筒等,水面种植水草。
II、放养准备
在虾苗入池前,要整理池塘,去除淤泥和平整池底,确保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池堤要有适当的坡度,并在池底中部挖一条水沟或在池塘坡底四周开挖一条沟。清塘消毒是关键步骤,常用的方法有生石灰消毒、漂白粉消毒和敌百虫消毒。进水和施肥,使用有机肥料,保持水色有一定的肥度。种植水草,提供虾栖息和蜕壳的场所。
III、幼虾放养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虾苗虾种,虾苗要求在0.8厘米以上,虾种规格为2.5-3厘米。投放方法和注意事项,幼虾一般在5月份投放,投放量为3厘米的幼虾1-1.5万尾或重量80-120千克/亩。饲料投喂,龙虾是杂食性的,尤喜食动物性饲料,注意饲料投喂方法,保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5%左右。
IV、水质管理
调控好水质,保持池塘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为7-8.5,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调整好水位,保持水深在1米左右。日常管理,坚持巡塘检查,注意水质变化,防止龙虾逃逸,加强蜕壳虾的管理,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环境。
总结:养殖龙虾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清塘消毒,种植水草,选择健壮的虾苗虾种,注意饲料投喂和水质管理。日常管理非常重要,需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