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梨苗的繁育方法?
刺梨苗繁育方法可进行繁殖扦插,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春插将冬季修剪下来的1年生枝条剪成10-12厘米长,下端在芽下方斜剪,上端在芽上方1厘米处斜剪。以100根1捆藏于湿沙中。次年2月上中旬以株行距9x24厘米斜插于苗圃中,露1芽在外,踏实插条周围床土。3月中旬萌芽,成活率90%以上。夏、秋扦插,取1-3年生枝,用ABT生根粉处理插条基部,发根成活率100%。
二、怎么繁育红薯苗?
步骤/方式一
准备工具
在家育苗红薯苗的最佳时间为春季3-4月份,此时的气候温和,培育出的红薯苗优势较大,有利于后期的生长发育,培育前准备好个头饱满且新鲜的红薯、沙土和大花盆。
步骤/方式二
育苗方法
将沙土装进花盆中,置于太阳下暴晒消毒,然后将准备好的红薯放进沙土中,并喷洒水分,保证水分淹没红薯底部位置,再将其放在半阴通风处,几天后即可长出新芽。
步骤/方式三
移栽薯苗
移栽红薯苗前,用粗沙、腐叶土、园土、骨粉混合配制出培育土,等红薯苗长到20厘米高时,将其剪下,插进配制好的土壤中,并浇足定根水,保持环境的温和。
三、对虾苗怎么繁育?
育苗环境:对虾产卵和受精孵化的适宜水温为18-20°;pH值为7.8-8.6;盐度为千分之25左右;溶解氧为5mg/L以上。亲虾选择:身体健壮、无外伤、性腺丰富,经交配越冬后的雌虾。仔虾管理:水深1.5-1.6米,水温24-25°,每分钟充气量为水量的2.5%,日换水量为水体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四、脱毒红薯苗的繁育技术?
一、选取种薯育苗
选取要脱毒的种薯块,这些薯块必须无病虫、无损伤、个头大小一致、具有本品种的显著特征。将选好的种薯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后,催芽育苗,按常规育苗方法管理,使其形成壮苗。
二、脱毒处理
在红薯秧苗长到30㎝长时,将植株生长点切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生成小苗。再进行切段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无毒的秧苗。
五、对虾虾苗繁育技术?
对虾产卵和受精孵化的适宜水温为18-20°;pH值为7.8-8.6;盐度为千分之25左右;溶解氧为5mg/L以上。
亲虾选择:身体健壮、无外伤、性腺丰富,经交配越冬后的雌虾。
仔虾管理:水深1.5-1.6米,水温24-25°,每分钟充气量为水量的2.5%,日换水量为水体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六、脱毒苗繁育的具体步骤?
脱毒苗的培育脱毒苗又称无病毒苗。果树受病毒侵害使果实失去原有特性和经济价值,树叶出现皱缩变形,果实变小,产量下降,严重时引起果树大面积死亡。跟随科技进步和新科技推广,采用植物小茎尖组织以及热处理等先进技术繁殖无病毒苗木。
1.组织培养就是取其植物茎尖、花药或叶片组织进行植株培养的方法,简称为组培。(1)取种苗培养体:从母枝上取其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小于0.3毫米时可得到脱毒苗,用70%酒精漂洗一下,用0.1%新洁尔灭浸泡15~20分钟,再用1%过氧乙酸泡2~5分钟,然后移到超净台上操作。(2)接种:就是在超净台上用无菌水冲洗3次,置于双筒解剖镜下进行剥离,挑出生长点,放入事先做好的培养基中。
七、人工繁育虾苗技术过程?
一、环道清洗
在孵化之前,刷洗干净环道,然后用百万分之二的漂白粉浸泡环道一天,第二天放干环道水,再用60~80目的双层尼龙筛绢过滤水冲洗干净环道,重新装满环道水待用。
二、装箱与放抱卵虾
用每平方厘米4目的聚乙烯网布,做成与环道等宽,长1米、高0.8米的长方体网箱,箱体上口为可开关的网片罩(一宽边与箱体缝合,另三边留有若干线头可按需要开关)。网箱个数根据环道大小而定,每隔50厘米放置一个网箱,网箱固定在环道上端的铁丝上。网箱四角悬垂小石块,以免网箱出现漂动。选择抱卵虾的卵已呈淡黄色,并已出现黑色眼点的亲虾放入网箱内,密度为每箱1~1.5千克,同一环道最好在同一天放入同—批抱卵虾,以使孵出的虾苗整齐。放虾后即调节环道水流,以每秒0.05米速度流动即可
八、脱毒红薯苗的繁育技术
脱毒红薯苗的繁育技术
脱毒红薯苗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关注与喜爱。然而,如何繁育出脱毒红薯苗成为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脱毒红薯苗的繁育技术,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生产。
1. 选种
脱毒红薯苗的选种非常重要。选择健壮、无病害、无虫害的薯块作为种薯,可以保证后期脱毒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选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外观完整、表皮光滑、无病斑、无裂纹的薯块;
- 避免选择带有病斑、虫孔的薯块;
- 选择薯块大小均匀、疏松、有充足养分的薯块。
2. 割薯
割薯是脱毒红薯苗繁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割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种薯时,以中部薯块为宜,保证无病无虫;
- 使用锋利的刀具,将薯块切成适合繁育的大小;
- 在割薯过程中,注意防止伤到手部,做好安全工作;
- 割薯后,将薯块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去除表面的浆液。
3. 脱毒处理
脱毒处理是保证获得脱毒红薯苗的关键一步。脱毒处理的主要方法是用草木灰水浸泡。具体方法如下:
- 将割好的薯块洗净后,放入草木灰水中浸泡12-24小时;
- 草木灰水的配制方法为每公斤薯块加入20克草木灰,水足够浸泡薯块;
- 将浸泡好的薯块捞出,晾干备用。
4. 拼垫
拼垫是将脱毒处理好的薯块进行有序排列,以便后续移栽工作的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 在播种地块上铺一层麦杆或稻草垫底,厚度约5-8厘米;
- 将处理好的薯块均匀地排列在垫底上;
- 将薯块与薯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交叉感染;
- 覆盖一层草木灰或土壤,厚度约2-3厘米。
5. 管理
脱毒红薯苗的管理工作包括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等方面。以下是脱毒红薯苗的管理要点:
- 保持地块的整洁,并及时清理杂草;
- 定期巡视,观察脱毒红薯苗的长势和生长情况;
- 发现病虫害时,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合理浇水,注意避免积水。
6. 移栽
脱毒红薯苗的移栽时间一般在薯苗生长至5-6片叶子时进行。移栽的步骤如下:
- 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一般为早晨或傍晚;
- 在移栽前,提前将移栽地块灌溉透湿;
- 将每株薯苗人工移栽到移栽地块,注意保持薯苗的根系完整;
- 移栽后,进行适度的喷水,帮助薯苗恢复生长。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的操作,农民朋友们就能成功地繁育出脱毒红薯苗。脱毒红薯苗的繁育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加以适当的管理,就能获得优质的产品。希望本文能对农民朋友们在脱毒红薯苗繁育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九、山药组培苗繁育技术?
土壤选择
山药繁殖植选择地块要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成弱微酸性或者中性土壤比较好,干燥,松软,肥厚。收获时候省事好挖,记得两到三年要换茬种植。
块茎处理
栽种山药不容易,种子块茎要提前20~25天预备。挑选没有病的,上端较硬的跟头做种。每段留15~20厘米,每个断面都得沾上石灰粉消毒,放在太阳底下爆晒,直到断面有细裂纹才行。阳光照射是为了促进消毒和促进发芽。翻嗮过程中别划伤了山药根部,要不花山药容易烂根不好发芽。山药怕冻,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晚上要加盖厚毡,雨布,做好防雨,防霜保护。
栽种挖沟
山药栽培要挖沟,填充足土壤底肥,肥料要选择磷肥,碳酸氢铵和硫酸钾,土杂肥也好。千万不要使用大量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太厉害,容易烧山药根儿,还会导致山药分叉,成品卖相不好看。挖沟做成一米左右的平畦,中的时候的在中间挖一条15厘米左右的沟。浇水深透了以后,把山药的根茎放在沟渠中平放,一亩地大约4000株左右,覆盖土壤上10来厘米土层,然后盖薄膜增加地温,促进发芽。
山药繁殖的还可以用“山药豆”繁殖种苗,为了增加繁殖系数,一亩地大约种植1万到一万二植株,间隔10厘米,行距40~50厘米。
种植管理
山药出苗后要合理的追肥,搭架扶蔓,灌溉和排水相结合,一定要清理沟渠杂草,半个月要清理一次,及时中耕,除草,培土。侧枝太多要掐掉一部分,利于通风和光和作用。山药豆结果太多还可以去除一部分,免得和根茎挣养分。
十、泥鳅苗可不可以自己繁育,怎么繁育?
可以的。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分钟~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个~1个,或青蛙垂体2个~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国际单位~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微克~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毫升~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线,胸鳍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在20℃~25℃时,经10小时~15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在18℃~25℃时,经10小时~15小时后,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方法: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粒~600粒为宜。孵化时要避免震荡。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厘米~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尾~1500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天~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过1个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养。
种池面积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尾~1000尾)左右。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粉末状的配合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时,进入成鱼饲养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