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场如何防治畜禽污染?
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
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畜禽养殖场应当保持环境整洁,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清洁养殖。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将畜禽废渣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用于直接还田利用的畜禽粪便,应当经处理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防止病菌传播。
扩展资料:
畜舍及畜牧场的相关要求规定: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辖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现场检查,索取资料,采集样品、监测分析。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资料。
2、对超过规定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指标,排放污染物或造成周围环境严重污染的畜禽养殖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提出限期治理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畜禽养殖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和废水,如果不加管理和控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以下是预防和控制畜禽污染的方法和建议:
畜禽场建设方面
畜禽场的建设应当远离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水源,寻找低洼地或要求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及质量可靠的生态环境。建设前应制定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合理规划养殖密度,控制动物数量,严格按要求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疫病预防、动物粪便回收利用。
畜禽饲养方面
合理饲喂管理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用科学饲养技术,采取合理的喂养方法和配方,控制集约化养殖数量,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避免畜禽饲料、底料和粪便污染环境。
废水处理方面
为了预防畜禽污染,应建立适当的废水处理设施,可以采用多种废水处理方式,比如生物处理、物理和化学处理、滤过处理等,以确保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同时可利用处理后的废水作为植物灌溉用水。
粪便回收重利用
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可供农业生产等领域利用,应该充分回收和利用。可以通过堆肥化、沼气化、生物降解等方式对粪便进行处理,并能制成有机肥,充分利用农田、园林、花卉、草坪等领域。
预防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在畜禽场污染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畜禽饲养中应按照规定采取疫苗接种、化学预防、隔离治疗等措施,保障动物健康安全,减少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减少畜禽污染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措施,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同时严格监管和管理养殖行业,推动合理可持续发展。
家禽养殖场难闻的气味以及滋生的细菌不管是对于家禽健康,还是对周围的环境都会造成影响。畜禽养殖场防治畜禽污染一般会用到喷雾除臭系统,这是一台净化效率高,覆盖面积广、耐腐蚀性好,能高效处理异味的除臭设备。除臭系统可以将含有植物药液的水雾颗粒喷洒而出,围绕养殖场形成一个雾化圈。除臭雾粒快速气化与污染因子发生吸附、分解,达到除臭、消毒、降温等多重效果。
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推动我市畜禽养殖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坚持疏堵结合、建管监并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市畜禽养殖业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二、治理范围
全市所有生猪养殖场、群众反映强烈的其他畜禽养殖户和畜禽散养密集区。
三、基本原则
1. 属地管理原则: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由各镇乡、园区组织对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实施治理。
2. 企业主体原则:畜禽养殖场主是治污主体,必须承担治理责任,强化污染治理投入。
3. 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畜禽品种、饲养规模和分布区域,分类探索粪污综合治理方式,确定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综合治理模式。
4. 源头控制原则:对现有畜禽养殖场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或综合利用;对新建畜禽养殖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四、时间部署
治理工作分三年实施。20xx年着重治理水源保护区、环境敏感区以及距离居民较近、污染较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养殖场,治理量占全市总养殖场数量的40%以上。20xx年、20xx年分别治理全市总养殖场数量的30%左右。
五、治理方式
1. 改造粪污输送及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离,污水收集输送系统采用封闭管道式,避免雨污合流,实现废水减量化;实行干湿分离,杜绝水冲粪和水泡粪,建造相配套容积的堆粪场所,堆积发酵,发酵后的粪肥还田,防止环境污染。
2. 建设化粪池、小型沼气和粪污收集中心:按标准建设三格式化粪池及小型沼气,加快建设粪污收集处理中心。
六、工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市治理工作。各镇乡、园区要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治理方案,推进治理工作。
2. 广泛宣传发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业主的环保认知度,引导向生态养殖模式转变。
3. 强化区域控制:严格执行禁养区规定,禁养区域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已建的养殖场按要求整改或迁出。
4. 落实工作责任:各镇乡、园区负第一责任,督促养殖场业主履行治理职责,市农委负责规划和统一管理,环保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国土局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其他部门按职责做好工作。
5. 加大扶持力度:落实“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建设粪污收集处理中心,补助化粪池和小型沼气池建设资金。
6. 严格督查考核:建立治理工作领导联系制度和部门包干蹲点督查制度,加强对重点镇、村的监督指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