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山田水产网

水蛭养殖有什么要求

山田水产网 2025-04-25 07:40 0 0条评论

一、水蛭养殖有什么要求

1、防逃,要在池塘外围砌防逃墙,墙的高度应在80-90厘米左右,其中地下部分应在30厘米以上,墙的内侧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墙面越光滑越容易逃跑)。

2、多放养水生植物,应以水葫芦和浮萍为主,因为水蛭怕阳光直射,它们既是田螺的饲料,又可为水蛭遮光,水蛭还可以在上面产卵。

3、每亩水田投入田螺,以水蛭的3-4倍食量投入,田螺应选择体形大的,田螺繁殖能力很强,可持续为水蛭提供饲料来源。另外,每周应为水蛭投放一次畜禽血块,但血块中不能含盐。为不影响水质,不能直接投入水中,可将血块放在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后便可爬上采食,但血块不得超过两天就得捞出。

4、引种后不得直接将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水蛭自身将产生出一层粘膜作为保护层,应在池塘周边选择一块有阴凉潮湿的地方,将水蛭放到那里,使其自然爬进池塘,以减少死亡。

5、水蛭繁殖时是在覆盖物下边的泥土中,并不是在水中繁殖。在繁殖期如水漫过产卵平台7天左右,水蛭卵因缺氧而死亡,要注意察看,以确保养殖成功。

6、收获期一般在10月份,将打捞出来的水蛭应按大、中、小分开,大的要筛选出来放回池中留做种水蛭,第二年继续繁殖用,小的应另外放在一个池中继续饲养以便第二年养到15克以上打捞出售,中等的应马上加工成干口后出售。

二、水蛭的寿命有多长?

目前人工养殖的是“宽体金钱蛭”,长约6~12cm,体略呈纺缍形,扁平而肥壮,背面通常为青绿色,有五条黑色间杂的环行条纹。该品种形体大、产卵率高、生长快,适于人工养殖。

1选择透风向阳、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宽3m、池深1m、池对角没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底应放些树枝供其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坑造池。

2种苗来源及放养。水蛭种可自行繁殖或购买,以宽体金钱蛭最好。放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每条约20g,因为这种水蛭产卵多、孵化率高,早春放养6月即可长成出售,每亩面积可养种10~15kg。水蛭是雌雄同体,每条都可以产卵繁殖。3~4月产卵,一般产卵莹1~4个,每个卵莹可繁殖60~80条幼蛭,夏季是其繁殖旺季,也是捕捉的最佳季节。

3日常管理。水蛭的生命力旺盛,养殖主要是要抓好饲料和水蛭数量的调节。水蛭主要摄食螺类、蚯蚓、鱼、青蛙、禽畜等动物的血,人工喂养的饲料里应拌有各种动物的血、米、糠等。每亩水域一次性投放25kg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供其取食,每星期最好喂一次动物的血。水蛭对水源要求不严,在污水中也能生长,但高密度养殖,水质要保持清洁,要有一定的溶氧量,7~8月份的高温季节,要不定期换水。

4越冬管理。入冬后的水蛭停止摄食,钻入土中冬眠,这时最好将水排干,用网捞出,选个大、生长健壮的苗种(每亩苗15kg)集中投入育池内越冬。

5注意保护卵莹。4~10月,水蛭卵莹外呈海绵状,多产在半湿不干的沃土中,因此饲养水蛭的水田、水池不宜大、深,雨天要注意排水,水位不要浸过土面,否则卵易死。

6采集炮制。夏秋是捕捉水蛭的最佳时机。捕得后洗净,先用石灰或酒闷死,然后晒干或焙干。炒水蛭先取滑石粉入锅内炒热,放入切段的水蛭,炒至微微鼓起到出,筛去滑石粉。油水蛭取洗净水蛭,置锅内用猪油炸至焦黄色,取出、干燥便是所需的中药饮片

三、到哪里学习宽体金线蛭的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

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处建池,池底宽一般3-5米,水深1米,长度一般50米以上。水温宜保持在20-30℃,10℃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会影响生长

近年来,水蛭价格稳步上升,2006年11月上旬禹州药材市场报价为清水货价在190元左右,盐水货150元上下,市场上有商家对此品种较为关注。野生水蛭数量的大幅下降,为人工养殖水蛭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选址建池。

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处建池。池底宽一般3-5米,水深1米,长度一般50

米以上,一般因地势而定。池四周靠池壁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便于水蛭打洞产茧。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约10-20厘米,平台应保持湿润。池子应设进水口和排水口。

一般要设一年生幼蛭池,二年生种蛭池,三年生种蛭池,四年生种蛭池等。池边要留草,池中有水草和藻类,每隔2米用瓦正反相叠从池底直至平台,一组两摞,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池上口斜竖防逃网,可选用孔较粗的白色尼龙纱。支架选用窄铁板、钢筋或竹篾,使其端部下弯。在支架折弯部横向固定细铁丝,沿池口一周。防逃纱从外向里搭,纱端下垂25厘米,其中20厘米固定在支架下弯部上,5厘米自由下垂。该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蛭逃逸,是关键技术之一。

二、种蛭选择。

购买种蛭,最好到专业养殖场购买,也可人工捕捉野生种驯化作种。人工捕捉野生种可考虑在清晨、傍晚或晚上直接用手捕捉或用网捞捕,也可考虑放置瓦或竹桶等诱捕,

量大时可用鱼网捕捞。要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的一年以上的成蛭作为种蛭,一般要求单个在20-30克左右。每公顷投种蛭450千克。一般繁殖三个季节,即应将种蛭淘汰。

三、投饵。

金线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蚬等的体液。田螺第一次投放一般按种蛭重量的2-3倍投入,每隔

30-45天须另行投入,投放量须根据田螺的空壳比来定,可达水蛭重量的4-6倍。田螺繁殖期与宽体金线蛭繁殖期相吻合,小水蛭即可吃到小螺蛳。每次投放螺蛳不宜过多,以免与水蛭争夺空。已死亡浮在水面上的螺蛳要及时清理。

四、水质调节。

水蛭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是太严。水温宜保持在20-30℃,10℃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会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以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五、产茧与孵化。

产卵茧期,应尽量保持安静,不要惊动正在产卵的成蛭,以免出现空

茧。孵化期间,

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幼水蛭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吸食河蚬、螺蛳的体液,在一个河蚬的体内,会钻入10-100条幼水蛭。幼水蛭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

六、分池。

一般可考虑在7月上旬分池,即将已繁殖的种蛭移到种蛭池中,便于分档管理。密度一般掌握在70-100条/平方米。

七、越冬。

气温降至10℃以下,水至即停止取食,钻入泥土中或树叶层中冬眠。要选择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公顷应留种375-450千克,集中投入种蛭池中越冬。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麦秸、树木落叶等,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

八、防天敌。

放种蛭前要用优质石灰彻底清池,除去虾、蟹及鲫鱼、泥鳅等杂鱼。用水

要过滤。另外,还应注意预防老鼠、青蛙、蟾蜍等天敌危害。